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公共课的考试分别在10月25日上午、下午进行。当天中午11时,陆续有考生走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考场,这批刚做完一套北京自考最新考题的公共课考试亲历者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
读书越细考分越高
两名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的女生捧着书边走边翻,对着答案核算起考试分数。“选择题做得太纠结了,有些题根本没复习到。”这两名考生总结说,归根结底还是太依赖辅导班资料,没有把书读细。
“这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往年试题的重复率低,选择题考得很细。不少选择题我都拿不准。”走出陶行知中学考点的考生温颜红如是说。
跟温颜红上同一个辅导班的张旭却自信得多。“应对灵活多变的选择题,光看往年试题和复习提纲不行。那些只是复习时的大致框架。虽然辅导班发了大量备考资料,老师讲得也不错,但自己复习时还是要踏踏实实看教材。”张旭说,辅导老师提到自考主观题采取采点给分的原则,但不代表仅仅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就能得到全部分数,对知识点的展开最终还要靠对教材内容的消化理解。
要想保证通过甚至考出高分,考生不能只看辅导班提供的讲义,而要逐句细读教材。
公共课一期别太多
不少考生介绍,公共课要背记的知识很多,一次报太多课程记不住,最头疼的是相似的内容容易混淆。
考生王洪涛在4月自考中同时报考了专科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及本科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由于时间紧,复习不到位,他考试时竟把两科目内容答串了,结果两科都没通过。这次王洪涛吸取教训,只报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门课。“这次我分开复习,一定不会答串。”
对于知识内容或学习方法相近的公共课,考生要尽量分开报考,并且将不同参考科目的考试按性质、学习方法和难易程度统筹安排,让合适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搭配在一起备考。这样能时常换换脑子,避免产生学习倦怠,复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零碎时间充分利用
上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还没结束,参加下午考试的秦先生就已来到考点外候考。把一张纸垫在小花池的边沿,一边按住纸张一边坐下,在距离考点大门10米外,秦先生做了一个“临时自习座位”。
秦先生家离考点比较远,怕路上堵车影响考试,他一早就出门了。“我到早了,不能浪费时间,再看看书。”秦先生手中的一沓A4纸复习资料,每页都印着密密麻麻的字。他说,这些都是辅导班的复习资料,打印的字小,用的纸少,便于携带,可在上下班路上复习。
24岁的考生王帆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手机。备考时,他下载了网上的复习题和重点,保存在手机存储卡里。考前一个月,他一有零碎时间就打开手机文档复习。“公共课知识点碎,适合随时随地用手机复习。”
利用零碎时间备考的方法各式各样,想报考公共课的考生不妨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